25
2019
-
09
潛孔鉆桿和旋挖鉆機成孔過程中預防事故發(fā)生
作者:
(1)樁孔局部縮頸
局部縮頸是指局部孔徑小于設計孔徑。
病因分析:泥漿性能欠佳,失水量大。引起塑性,土層吸水膨脹,或形成疏松,蜂窩狀厚層泥皮;鄰樁施工間距不當,土層中應力尚未消散,新孔孔壁軟土流變;鉆頭直 徑磨損過大。
潛孔鉆桿防治措施:采用優(yōu)質(zhì)泥漿,控制泥漿比重和粘度,降低失水量;當設計樁距<4D 時 應跳隔 1~2 根樁施工;新樁盡可能在鄰樁成樁 36h 后開鉆;選用雙導正環(huán)保徑的籠狀鉆頭;用泥漿和足尺寸鉆頭掃孔;掃通清孔后盡快灌注砼。
樁孔偏移傾斜
成孔后樁孔出現(xiàn)較大垂直偏差或彎曲。
病因分析:鉆機安裝不平或鉆臺下有虛土產(chǎn)生不均勻沉陷;樁架不穩(wěn),鉆桿導架垂直,鉆機磨損,部件松動;護筒埋設偏斜,鉆桿彎曲,主動鉆桿傾斜;遇舊基礎或大石等地下障礙物,土層軟硬不均或基巖傾斜。
防治措施:鉆機安裝周正、水平、穩(wěn)固、無束前緣切點,轉(zhuǎn)盤中心和護筒中心三點面一線;護筒不偏斜,潛孔鉆桿不彎曲,主動鉆桿保持垂直,增添導向架,控制提引水龍頭,盡可能采用鉆挺加壓;清除地下障礙物;除軟硬互層采用輕壓慢轉(zhuǎn)技術(shù)參數(shù)外,從軟塑粘土層,尤其流塑粘土層和砂層進入硬塑粘土層或從粘土層進入基巖時,籠裝鉆下端的錐形導向小鉆頭需改用平底導向小鉆頭,或者直接用不帶導向小鉆頭的平底鉆頭鉆進;采用沉井、控孔樁等方式清除地下障礙物;在硬塑料粘土層發(fā)生偏斜時,潛孔鉆桿用砂、料土混 合物回填偏斜以上 1~2m,待密實后用平度合金鉆頭輕壓慢轉(zhuǎn)傾斜;在基巖面發(fā)生偏斜時,可投入 20~40mm 粒徑碎石,略高于偏斜處,沖擊密實后用平底合金鉆頭、牙輪滾刀鉆或平底鋼粒鉆頭糾斜。
(2)孔底沉渣過多
孔底沉淤,殘留泥砂過厚或孔壁泥土塌落在孔底。
潛孔鉆桿病因分析:清孔未凈,清孔泥漿比重過小或清水置換;鋼筋籠吊放未垂直對中,碰刮孔壁泥土坍落孔底;清孔后待灌時間過長,泥漿沉淀;沉渣厚度測量的孔底標高不統(tǒng) 一。
防治措施:終孔后鉆頭提高孔底 10~500px,保持慢速空轉(zhuǎn),維持循環(huán)清孔時間不少于 30min;清孔采用優(yōu)質(zhì)泥漿,控制泥漿比重和粘度不要直接用清水置換,鋼筋籠垂直緩放入孔;用平底鉆頭時沉渣厚度從鉆頭底部所達到的孔底平面算起;用底部帶圓錘的籠頭鉆頭時沉渣厚度從鉆頭底部所達到的孔底平面算起;或采用導管二次清水,沖孔時間以導管內(nèi)測量的孔底沉渣厚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為準。
提高砼初灌時對孔底的沖擊力,導管底端距孔底控制在 30~1000px,初灌砼量須滿足導管底端能埋入砼中 1.0m 以上的要求,利用隔水塞和砼沖刷殘留沉渣。
總之,潛孔鉆桿對于旋挖鉆機施工這種新的工藝來說,我們還需要積累更多的經(jīng)驗,特別是對于施工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的總結(jié),分析,確保以后遇到相同情況不會茫然不知所措。
相關新聞